我的位置: 首頁 > 省際聯(lián)播 > 正文

沉浸民族經(jīng)典,行吟大美中國 《文學里的村莊·石榴花開》芬芳來襲

微信圖片_20241020100257.png


  有一支歌,從改革開放唱到如今,“五十六個星座,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”,越唱越歡快。


  “愛我中華!”一支歌里飛出千百首民歌,一朵一朵獨一無二的花編織成中華文化的大花環(huán),眾芳搖曳,瑰麗多姿。


  2024年,在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“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”10周年及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10周年之際,在全國民族團結(jié)進步表彰大會剛剛落幕之時,湖南日報精選文藝經(jīng)典,穿越大美中國,見證民族村莊時代巨變,描繪各民族如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,共建美好家園的壯美畫卷。10月21日起,報網(wǎng)端微屏重磅推出《文學里的村莊·石榴花開》大型融媒體報道。


  沉浸民族經(jīng)典。精選喬羽、遲子建、阿來、劉亮程、鮑爾吉·原野、馬金蓮、阿克鳩射、紀紅建等8位作家(劇作家),他們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、茅盾文學獎、魯迅文學獎、駿馬獎等多個獎項,他們的作品串起一幅壯族、鄂溫克族、藏族、哈薩克族、蒙古族、回族、彝族、白族多彩的民族風情畫卷。


  行吟大美中國。從谷雨到寒露,8路融媒體團隊傾情奔赴。從莽莽大興安嶺中的漠河北極村到中國冷極根河,從綠意豐盈的阿魯科爾沁草原到西海固的千溝萬壑,從北疆的遼闊無邊到川西奇美的土司官寨和懸崖村,從湘西秘境八大公山到秀美的八桂大地,5個月的深入采訪,記者們收獲開套娃般的重重驚喜。我們見證民族面貌的滄桑巨變,民族文化的勃勃復興,民族關(guān)系的血脈相融,文藝工作者不負人民,與鄉(xiāng)土的互相成就,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潛移默化在人們?nèi)粘I钪小?/p>


  你看,一切都在變,一切都在越變越好。


  1.在新疆昌吉州菜籽溝村,“一個人的村莊”變成了“一群藝術(shù)家的群落”;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,江格爾的傳奇隨著文學、新媒體和流行音樂,越傳越遠。


微信圖片_20241020100333.png

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江格爾廣場,人們在蒙古包里說唱《江格爾》史詩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易昂 攝


  2.你能想象嗎?曾“苦瘠甲于天下”,被聯(lián)合國糧食開發(fā)署定為“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(qū)”之一的寧夏西海固,竟然開出了水汪汪的梯田。


image.png

夕陽下的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(zhèn)高同村梯田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萌 攝


  3.曾經(jīng)被迫流浪的劉三姐現(xiàn)在在廣西河池市宜州區(qū)有了美麗的故里,一輛輛大巴送來五湖四海的游客,要和“劉三姐”對山歌。


image.png

劉三姐故里游客和“劉三姐”對山歌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


  4.中國唯一的馴鹿民族21年前牽著馴鹿下山定居,現(xiàn)在他們?nèi)匀缓婉Z鹿親吻著森林,山上山下都有了溫暖的家。


image.png

國家級非遺項目“鄂溫克馴鹿習俗”的國家級傳承人布冬霞和她的馴鹿“家人”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行 攝


  5.令人聞之喪膽的四川涼山懸崖村藤梯早換成了鋼梯,村民已遷居昭覺縣城,這段鋼梯成了民宿主、護林人及游客步道。


image.png

游客攀爬懸崖村鋼梯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


  6.內(nèi)蒙古赤峰市的阿魯科爾沁草原上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家鄉(xiāng),享受大草原上自由自在的詩意生活。


image.png

巴彥溫都爾蘇木白音查干嘎查牧區(qū),從城市回歸草原的95后牧民夫婦伊拉拉他和敖日格勒齊齊格在夕陽下牽手散步。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


  7.高山澧水,孕育了桑植民歌,桑植民歌,又讓山水沾染了浪漫。桑植民歌寨,因一場場民歌節(jié)活動,已成為非遺展演地和集農(nóng)耕、民俗、會務(wù)、游學、文創(chuàng)等為一體的農(nóng)文旅綜合體。


image.png

桑植民歌寨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童迪 攝


  8.在四川馬爾康,土司官寨見證著舊時代的塵埃落定,也傾聽著新時代的成長足音。


image.png

卓克基土司官寨,阿來小說《塵埃落定》故事原型地。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童迪 攝


  去時石榴花開,歸時石榴紅了。在這金秋十月,為共和國75周年慶生的10月,就讓我們以文學的視角,以8個民族村莊為主角,為您繪一幅《大美中國》,唱一曲《各族人民心向黨》,為推進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鼓勁加油。


  10月21日起,《文學里的村莊·石榴花開》芬芳來襲,敬請關(guān)注!


來源 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

編輯 王小婷

二審 楊韜

三審 龐博